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肿瘤临床》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661700
血清酸溶解性蛋白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肿瘤临床》 2000年第6期
邹亚超 李国亮 张忠山 陈运满 邹亚超(湖南省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肿瘤研究所,湖南省 郴州市 423000);李国亮(湖南省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肿瘤研究所,湖南省 郴州市 423000);张忠山(湖南省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肿瘤研究所,湖南省 郴州市 423000);陈运满(湖南省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肿瘤研究所,湖南省 郴州市 423000) 中国肿瘤临床 2000 0 27 6
关键词: 期刊 zgzllc 0 论著选登 fur -->

血清酸溶解性蛋白是指在酸性溶液中溶解或解离的蛋白,因溶液的pH值不同,可溶解或解离出两种蛋白,溶解的是酸性蛋白,解离的是碱性蛋白,两种蛋白都是肿瘤标记物。本研究应用血清酸溶性蛋白定量测定和血清碱性蛋白定性测定检测鼻咽癌,为鼻咽癌诊断和普查提供实用简便的检测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86例鼻咽癌选自本校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各类型鼻咽癌。临床分期参见1988年长沙会议编写鼻咽癌诊治规范。非癌组共225例分两组,正常人165例为健康学生和献血员;60例中鼻咽慢性炎症32例,慢性鼻窦炎10例,颈部淋巴结炎18例。
1.2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断
1.2.1血清酸溶性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取血清100ul,加0.6mol/L高氯酸溶液1ml,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200ul,加考马斯亮蓝G250液3.5ml,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用波长590nm比色,查标准曲线,求血清酸溶性蛋白浓度(g/l)。测定正常人165例(男性83例,女性82例)的血清酸溶性蛋白的浓度为1.010±0.32g/l。本实验血清酸溶性蛋白测定对鼻咽癌的判断结果是以血清中酸溶性蛋白>1.50g/l定为阳性。
1.2.2血清碱性蛋白定性的检测方法取血清50ul加50ul血清酸溶性蛋白解离剂,15分钟后加0.25N的NaOH溶液50ul,用点样器点在乙酸纤维薄膜上,置于盛有pH8.6巴比妥钠缓冲液电泳槽上,调电压到120伏,通电30分钟,用氨基黑10B染色5分钟,肉眼观察各组分蛋白质图谱。测定结果的判断是正常人只有白蛋白和β-球蛋白两条区带,癌症患者有白蛋白和β-球蛋白和碱性蛋白三条区带。本实验血清碱性蛋白测定对鼻咽癌的判断结果是以血清碱性蛋白区带强阳性,结果定为阳性。

2 结果

2.1 正常人鼻咽部、颈部良性病变及鼻咽癌两项试验测定
测定结果见表1。血清酸溶性蛋白定量测定结果,正常组165例有19例超过上限,假阳性率为11.5%,特异性为88.5%。血清碱性蛋白定性测定结果,正常组165例有10例阳性,假阳性占6.1%,特异性为93.9%。

表1 血清酸溶性蛋白定量和血清碱性蛋白定性测定比较

组别 例数 血清酸溶性蛋白
(g/l)x±sd
阳性
例(%)
P值 血清碱性蛋白定性
测定阳性例(%)
P值
正常人 165 1.010±0.321 9(11.5) 10(6.1)
鼻咽部颈部
良性病变 60 1.172±0.31 8(13.3) >0.05 5(8.3) >0.05
鼻咽癌 86 2.181±0.567 6(88.4) <0.01 72(83.7) <0.01
2.2 鼻咽癌临床各期病变两项试验测定
结果见表2。将临床Ⅰ期、Ⅱ期定为鼻咽癌早期发现的目标,Ⅰ期、Ⅱ期合并阳性率分别为64.3%、57.1%,这一结果为我们对鼻咽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一个实用简便的检测指标。

表2 鼻咽癌临床各期病变检查例(%)

临床分期 例数 血清酸溶性蛋白定量
测定阳性
血清碱性蛋白定性
测定阳性
10 6(60) 4(40)
18 13(72.2) 12(66.7)
37 36(97.3) 35(94.6)
21 21(100) 21(100)
3 小结

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酸溶性蛋白、血清碱性蛋白对鼻咽癌的检测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鼻咽癌诊断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鼻咽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中由于其实验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人群普查成本低易于接受,适合大批人群筛查工作,因而在鼻咽癌的诊断和普查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范锡凤 校对)

本文课题受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资助(编号 98B113) 1999-09-02 收稿
2000-05-19 修回

, 百拇医药